小编带您了解白炽灯和日光灯的发光原理有什么不同?
白炽灯,它就是最普通的电灯,电流通过灯丝(钨丝)时,灯丝温度高达2000℃以上,呈白炽状态,发出的光呈白色。白炽灯泡由于跟灯头的连接的不同,又分为螺丝口灯泡、灯头和卡口灯泡、灯头两种。一般的白炽灯泡都是抽成真空的可以避免灯丝的氧化了,而在60W以上的灯泡内还充有氮、氩等气体,以阻碍钨丝在高温下的升华,因而灯丝温度可提高到2400~2700℃,灯丝温度越高,它所消耗的电能中转化为光能的比例便越多。
日光灯主要由灯管、镇流器和启动器组成。灯管的两端各有一个灯丝,管中充有稀簿的氩和微量水银蒸气,管壁上涂着荧光粉。灯管的工作原理和白炽灯不同,两个灯丝之间的气体在导电时主要发出紫外线,荧光粉受到紫外线的照射才发出可见光。荧光粉的种类不同,发光的颜色也不一样。
气体的导电有一个特点:只有当灯管两端的电压达到一定值时气体才能导电;而要在灯管中维持一定大小的电流,所需的电压却低得多。因此,如果把220V的电压加在灯管的两端并不能把它点燃。有了镇流器和启动器就能解决这个问题。
----- 责任编辑:星烁照明-编辑部